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青島的排水系統的主要特點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青島的排水系統的主要特點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青島的排水系統是1989年德國在青島留下了一套極具現代意識的城市下水管網絡結構。領先全球的理念就是雨污分流,也就是雨水排泄與生活污水排泄分開處理,專門修筑十二條分流雨水的暗渠,總長5464米,更有總長29點97公里的排雨水管道和41點07公里的排污管道。
排水系統是指排水的收集、輸送、水質的處理和排放等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用以除澇、防漬、防鹽的各級排水溝(管)道及建筑物的總稱。它主要由田間排水調節網、各級排水溝、蓄澇湖泊、排水閘、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區等組成。
(資料圖片)
檢驗一座城市的發展情況,可以從這座城市的排水系統來判斷。如果這座城連續下3個小時的瓢潑大雨,撐著雨傘在街上走,如果只有褲腳上只有一點濕沒有泥點,交通雖慢但不擁堵,街道雖濕漉漉的但不積水,這就可以說明這座城市是發達城市。用這座標準衡量的話,以青島的排水系統早在100年前就已經進入發達城市的行列。
青島的排水系統主要特點其一是超強的管網設計理念:
地下排水設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是明渠。德國人總共修了12個排水系統,相互獨立有批次連接,暗渠總長度為5464米。
檔案顯示暗渠都是埋在地下2米,直徑最粗半米,細的如同手腕粗;管道則是用燒制的陶瓷管,帶螺絲口。管道接口瑪莎外面瀝青封口,一般多為一米半到2米長的短管,方便檢修。明渠和暗渠,每隔50米酒修道挖隧道,用雨篦子分流,擋住隨雨水沖刷而來的泥沙。管道是高80厘米呈蛋形的,上大下小,上大是確保污水量較大時也可通過,下小是使污水量較少時也能保持高速通過,可以讓管道承受盡可能大的壓力,上半部分是水泥面的,下半部分的二分之一處是貼著白色瓷磚,可以減少堵塞的可能。
青島的排水系統主要特點其二是雨污分流:
修建單獨的污水通道,進行分類處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通暢,糞便污水和雨水實現了分流。隨著污水的積累,開始建立污水收集,建立了排水泵站。
德國人留下的排水管道,至今在青島繼續使用的的只有80公里左右,只占目前青島排水系統的3%,而且絕大多數被重新翻修過,德國原裝已是少之又少。
青島能夠度過一次又一次汛期考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新中國成立后全力改造的排水系統,二是青島排水系統學習別人的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通過不斷完善應用到自身。三是青島做為沿海城市,地形有收集雨水的優勢。
Copyright 2015-2022 生活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瓊ICP備2022017649號-9 聯系郵箱:nuoxi 7979247 @sohu.com